一說到防雷,大家立馬會想到那一根根架設在高樓頂端又高又尖的避雷針。但你可知道,在地下奔馳的軌道交通,同樣需要防雷。昨天上午9點半,吳中區迎春南路和石湖東路交叉口東側,蘇州氣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曾山佰正帶領著手下的助手們,頂著烈日,在軌交二號線施工現場檢測土壤電阻率。烈日下,他們究竟在忙著啥?
此時,升至半空的太陽已把周圍照得明晃晃一片,到處都是熱浪滾滾。曾山佰正蹲在地上,緊盯著擺放在面前的土壤電阻率測量儀和定位儀。背后的衣服上,濕濕的,有一大攤汗漬。他的助手李一鳴把兩根檢測棒插入泥土中。“插好了嗎?快記下來,實測數據是43。”
“這兩臺儀器可管用了。土壤電阻率測量儀是用來測量土壤電阻率的;定位儀可以確定檢測點的經緯度,能夠精確定位。我們在這片區域里測十個點,綜合起來,就可以得出地下7.5米深處的土壤電阻率。電阻率越低,說明土壤導電性能越好。”曾山佰站起身來,向記者介紹著。他胸前的衣服上,又是好大一攤汗漬。雖然只站了不到半小時,可記者的臉上、身上已到處汗水漣漣,沒辦法,只能掏出一條毛巾趕緊擦把汗,隨后趕緊跟上已走在前面的氣象專家。
三天前,蘇州氣象局防雷中心接到為軌交二號線檢測防雷的任務,曾山佰立即帶領他的檢測組,沿著軌交二號線施工現場忙碌起來。盡管軌道交通是在地下運行,但軌道設施的站房、架空部分、電梯、出入口、風亭風塔、主控制室,都建在地面上,容易受到感應雷電的打擊。萬一軌交設施遭遇電擊后停止運行,產生的后果將無法估量。曾山佰他們的任務,就是全面檢測軌交沿線站點的土壤電阻率,最終形成評估報告,確保軌交設施的防雷安全。“萬一遇到土壤電阻率過大的情況,我們就會立即向有關單位做出相關建議,采取措施降低土壤電阻率,比如增加接地設施,比如把土壤中的巨石搬走,甚至可能會更換土壤,目的就是讓雷電流能快速釋放入地。”
“哦,原來是這樣啊,我們天天都乘坐軌道一號線,還真不知道事先要做這么多準備工作呢,這下開眼界了。”二個小時匆匆而過,一晃已經中午11點半,烈日下,記者跟隨氣象專家已走了好大一圈。“好了,我們要到下一個站點去檢測了!”曾山佰站起身吆喝了一嗓子,助手們開始收起電線,整理儀器。記者看到軌交二號線工地上,幾乎沒有樹木,防雷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戴帽子,個個滿頭大汗,身上前胸濕到后背。
“你們為啥不戴個帽子?或者打把傘?”“忙起來就想不到這些,大家一心想著就是把數據測得更精確一些,完成這個項目,心里就感到很踏實。”李一鳴說。
聯系人:劉云云
手機:13874906936
電話:13874906936
郵箱:912627508@qq.com
地址:黔東南州凱里市環城東路20號